水电开发程度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国内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约6.6亿千瓦,年发电量达3.0万亿千瓦时,按照2015年末的数据计算,水电开发程度分别达48.4%(按装机容量计算)和37.0%(按发电量计算),已经远远高于全球和亚洲的水电开发程度(按发电量计算,分别为26.0%和20.0%)。目前国内尚未开发的水电多集中在开发条件较差、难度较高的大江大河上游,比如金山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
增速下行,水电发展驶入慢车道。虽然规划中水电的装机规模已经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的目标提高3,000万千瓦,但是由于2015年末的存量规模超预期,“十三五”期间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将由“十二五”期间的8.1%降至3.5%,增速大幅放缓,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国内电力整体供需关系的转变导致,供给的宽松致建设新电源的积极性大幅减弱。
严控中小水电规模。规划提出为了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按照流域内干流开发优先、支流保护优先的原则,严格控制中小流域、中小水电开发:开发程度较高的东、中部地区原则上不再开发中小水电;弃水严重的四川、云南两省,除水电扶贫工程外,“十三五”暂停小水电和无调节性能的中型水电开发。除生态因素之外,小水电与大水电相比,最大的缺陷在于受区域来水情况影响较大,调节能力弱,导致全年发电量难以保持在稳定水平。
强化区域调峰能力,规划重视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具有极强的调节电力峰谷负荷的能力,能够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抽水蓄能电站的规划主要围绕各地区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及核电发展需要展开,仅华中地区是围绕区域电网调度需求。根据规划显示,华北、华东、华中、东北、南方地区2020年装机规模分别达到847万、1,276万、679万、350万和788万千瓦,西北地区加快启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